台湾司法又有重大变革。以往法官要花数小时、甚至数周写判决书,但如今司法院建置 AI 裁判书自动生成系统,可望在 9月底前上线,第一阶段试行于酒驾、诈欺案件的判决书撰写。
(前情提要:AI办案!台湾检警靠「ChatGPT」破获1.5亿虚拟货币诈骗案)
(背景补充:AI与法律的碰撞:最亏的是律师?)
台湾法官工作负担沉重,以刑事庭法官为例,2017 年平均每位法官,每个月至少就有 63 起案件,虽然有逐年降低的趋势,但去年每月还是有将近 60件。其中又以酒驾占最大宗,再加上窃盗、伤害、诈欺、毒品,这 5 类占全部案件的 6 成 7,而写判决书平均一件要花 10几个小时、甚至数周,给法官带来庞大负担。
台湾司法院训练 AI 判决书模型
据自由时报、中央社报导,为了提升结案效率,台湾司法院在去年开始委请中华电信研发「AI 技术运用于司法院内量刑及裁判书生成」TMT5语言模型架构,输入大量起诉与判决资料供神经网路学习,经过长时间训练调整及多位法官反复验证后,宣告研发成功。
AI 写判决系统预计 29 日初步验收,资讯处将与刑事厅讨论交由部分法院试办,再依法官意见修正,若一切顺利,最快将于 9 月底全面上线。
第一阶段会先试办公共危险罪(酒驾)及帮助诈欺罪(提供人头帐户),原因是这两类案情相对单纯,只有单一罪名,较没有争议,下个试办案件为毒品罪,预计今年底前验收,明年再纳入车祸损害赔偿、消债等民事案件。
法官只要打开审判系统的新文采编辑器,点开未结案件,系统判断属这两类案件时,会出现「自动生成」选项,点入后勾选「有罪/无罪」、「自白/否认」、「适用法条」、「犯罪事实是否引用起诉书」、「据上论断包含程序或实体法条」,送出后就会自动写判决。
法官仍可以微调,但也警告切勿过度依赖
据悉,AI生成的判决书内容完整,还会依过往判决量刑,降低刑度歧异,法官看完判决书后,若认为须微调,可立刻修改,没问题就制成原本结案,这能大幅降低书写时间,有效提升结案效率。
台湾司法人权进步协会理事长何俊英认为,此变革可望加速审判效率,增加量刑的齐一性,但他也提醒,法官不可过度依赖 AI ,失去做基本功课的重要性,而 AI写判决未来若全面推行至各类案件,也要注意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。
📍相关报导📍
防AI毁灭世界!该如何防范人工智慧有「自我意识」?
ChatGPT企业版上线!OpenAI客制模型、共享对话…;六大功能一次看
AI翻转工作力》专家亲授AIGC工作流四阶段:分析、定义、创意、执行
Leave a Reply